主营:欧姆龙,三菱,安川,Pro-face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绿色中国“加减法” “一加一减”看变化

绿色中国“加减法” “一加一减”看变化

发布日期:2022/6/14     来源:央视新闻

  6月13日到6月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说起“减少能源消耗”,如果你眼前暂时还没有浮现出很直观的画面,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些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更蓝的天,在出游时遇到的更绿的山、更清的水,其实这些都是我国推动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当下越来越多地区、行业、产业正在做着“加减法”,擦亮“绿色发展”主色调。高耗能的制造业是如何实现“绿色”蝶变呢?

  “一加一减”看变化

  也许很多人有一个疑问,制造业搞“绿色低碳”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其实“绿色制造”很深入地参与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比如买了辆新车,可能就是新能源的;刚买的新衣服,就是采用低碳新技术制作的;喝奶茶时使用的吸管也是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这些日常生活中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很多产品,都是绿色制造的体现。

  下降5.6%,这是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时期下降16%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的比例。能耗是衡量减排的重要指标。这进一步下降的5.6%里,既有坚决压减粗钢产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努力,也有先进技术研发突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超8万亿元,这是我国当下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并且它的年增速在10%以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针对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推出节能解决方案。

  2783家绿色工厂、223家绿色工业园区、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加速推进,绿色制造体系正逐步形成。

  国家名义推广2万多种绿色产品以及2000多项节能技术及装备产品,快递包装有了绿色认证、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健康、环保观念正成为影响年轻群体消费的重要因素。

  一根纱线的“绿”色蝶变

  通过一个个数据,我们看到了工业能耗降低、绿色增效所带来的变化。然而在数据背后,钢铁、化工、纺织这些工业排放“大块头”,实现绿色转型并不容易,这其中有怎样的阻碍,克服阻碍又凝聚了怎样的行业智慧?

  在四川宜宾的这家线业生产厂内,每天都有上百吨这样的纱线发往世界各地。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何大雄:今年1—5月份的出口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绿色产品的出口量,订单现在是供不应求。

  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受疫情影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外贸订单不降反增,是缘由几年前,企业就开始探索推出绿色产品。

  2018年,在整个纺织行业正蒸蒸日上的行情下,企业却发现自家生产的纱线并不能与同类产品拉开差距。便开始打造绿色产品,期望能够打入更高端的市场。然而绿色改造却并不容易。由于没有技术积累,又急于求成,企业推出的产品不仅没有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还丢失了一些老客户。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何大雄:老客户他就觉得你是不是偷工减料,或者是在这个当中是不是为了降成本。我们从固定的投资,然后到我们产品的报废,大概损失了至少2000万元到3000万元左右。

  面对这样的窘境,他们决定不惜耗费时间,从全流程每一个环节入手,进行技术改造。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双方互派人才一起在实验室里攻坚。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染色技术总监 张海:新型纱线改变了里面纱线的结构,它是常温染色、不需要蒸汽加热,而且它上染率非常高,只需要清洗一次就够了,节约了能源和水。

  从取材到染色全流程的绿色工艺设计,让一根根彩色丝线的“含绿量”“含金量”提高不少。“绿色账单”也转化为“经济账单”,企业开始尝到“甜头”。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何大雄:节能减排的话,差不多要达到50%以上。比如说传统的染色是100吨水,现在我们这一块基本上在40吨水到50吨水左右,化学品的使用量减少到只有2—3种。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新产品价格跟我们传统的价格几乎持平,订单是大幅度地增加,也就是我们总的经济价值体现出来了,体现出我们更多的客户群也在增加,特别是国外的一些高端品牌。

  减!“节”尽所能 技术创新助降耗

  曾经,在很多企业理念中,设置约束能耗、控污减排的红线,开发绿色新产品,都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经济效益。而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节能降耗,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开辟新的增长点。

  在河北,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创新的电工钢产品刚刚通过验证。这款钢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上,相比传统材料可以使其损耗降低10%,每年能够节约用电375度。应用在家用变频空调上每年可节电36度,应用在电网建设中的一台变压器上每年降低损耗7600度。

  让企业没想到的是,更多客户不仅看中了绿色产品,还看中了他们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让他们深入到了终端产品开发设计中。

  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志远:一个很大的转变,原来是卖产品,现在我们为客户提供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从传统的生产产品向去给用户提供服务,由生产商变为服务商的一个巨大转变过程。

  在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当地最大的石化企业刚刚完成一场节能技术改造,大型再生设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变成蒸汽,重新进入下游装置,实现能量循环。仅此一项技改,不仅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企业获得了更多政府支持。

  盛虹石化新材料项目技术质量部经理 邵建军:我们也拿到了很多的绿色的扶持资金,很多的项目在他们的支持下,也已经投入了运行,取得了实际的一些的经济效益。

  增!“把脉问诊” 政府服务新空间

  当下,越来越多企业在大力推行机器设备、工艺流程的节能降耗,越往深处做发现空间越小,推进越是困难,那么出路在哪里?我们再看上面讲到的这家刚刚完成大型技改的石化企业,它之所以能够进一步推动节能转型,不仅仅在自身努力,还源于一场专家上门的“把脉问诊”。

  多年来,这家石化企业对生产排放环节进行了一步步大力改造,却没想到能量循环这条节能路径。如今,有“另一双眼睛”帮他们发现了节能新空间。

  2019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能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和重点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行动。

  企业所处的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的经济发展局也成立了节能诊断服务小组,专人专班“一对一”地进驻企业进行了现场指导。通过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能源统计数据、公司能源管理制度流程等进行摸排挖潜,发掘存在节能改造空间的项目,并提出节能技改建议。

  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助理刘硕:我们还会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去进一步挖掘企业的节能潜力。

  在看到诊断书后,企业算了一笔账,按照方案实施改造,企业每年综合能耗降低了2万吨标煤,节电12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节约生产成本近3000万元。如今,写在诊断书上的节能意见正逐项变为生产线上的改造实践。

  盛虹石化新材料项目技术质量部经理 邵建军:政府的支持它是持续的、不断的,在我们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企业一些非常大的一些鼓励去做绿色的发展。

  在全国,三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中央企业等单位,组织了约600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1.9万家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提出约3.7万项节能改造措施建议。“开出药方”“按方抓药”,政府和企业携手,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工信部:突出系统思维 推动工业领域全流程节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面向未来,工信部表示将突出系统思维,推进工业节能转变,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黄利斌: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加快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领域节能提效改造升级。

  工信部表示,政府服务方面还将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节能诊断,特别加强中小企业专项节能诊断,以工业节能诊断为重要抓手,促进工业节能提效和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黄利斌:同时,围绕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还将同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系统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关资讯

专注服务于工控领域 7×8小时售后支持

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